攻略

“年轻人选择断亲”无需过度解读|青年说 快看

  • 来源:荔枝新闻
  • 时间:2023-05-10 16:36:03

文/吕品


(相关资料图)

(作者吕品,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,青年评论员;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、荔枝网独家约稿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

近日,“为什么这届年轻人选择断亲”登上热搜。一项网络统计数据显示,只有15%的年轻人选择“没有考虑过"断亲"”,近8成的年轻人表示考虑过“断亲”,并将“感觉和亲戚社交很麻烦”“和亲戚没感觉”作为主要原因。

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。此前,南京大学副教授胡小武就研究了年轻人“断亲”现象,并认为“断亲”主要表现为懒于、疏于、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。

变:时代特征与个体观念

亲情关系,尤其是亲戚关系的淡化,似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整体趋势,其背后包含着个体观念与时代特征的交织。比如随着城市化与人口流动的加速,亲戚间缺乏建立密切关系生活情境,空间的远离带来了情感的“隔离”而随着经济的发展,“小家”经济的独立性与稳固性不断提高,对于由亲戚组成的“大家”的依存度也就不断降低。

如果将观察的视角置于社会运行的机制层面,会更深刻地理解“断亲”的底层逻辑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,社会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必然的转向,那就是从依托亲戚、朋友、邻居等熟人关系,转变为依托道德、法治、契约等规则关系,这进一步削弱了亲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力与弹性。因此,罗吉斯指出,由血缘或地缘群体组成的初级关系日益式微,由组织、公司、机构等组成的次级关系的重要性得到提升。

当然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,原子化的社交格局进一步固化了人际关系的疏离。今天的年轻人们隐私敏感度越来越高,边界意识越来越强,相比于社交与强相互关系,往往更喜欢独处与弱相互关系。这种“社交倦怠”说明,这届年轻人有很多不是不愿意与亲戚交往,而是单纯地不喜欢社交。

不变:“血浓于水”的精神认同

其实,我们能够看到,这届年轻人对于美好的亲戚情,依然是向往的、敬重的。比如《父母爱情》中德花与安杰的姑嫂情、与侄子侄女的姑侄情,就曾让无数年轻人为之动容。无论社会如何发展,“血浓于水”都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认同。因为在这样的感情中,我们能抚摸到生命的脉络,感受到血脉的厚重,理解人性中最美好的纯真、善良、朴实。

在年轻人的具体生活中,也依然闪烁着亲戚情的光芒。如今的90后、00后,他们的父母大多与兄弟姐妹在相互的扶持中、在成长的过程中、在漫长的生活中结成了深厚的感情。而这份感情是可以“遗传”到下一代的,受父母的影响,堂兄弟姐妹、表兄弟姐妹之间也会形成亲切、紧密的团结联系,嵌套进彼此的生活里。还有“外甥随舅舅”“姑姑亲侄子”等传统说法,同样被年轻人们津津乐道。

互联网的发展,也强化着亲戚间的纽带。视频通话、互关互赞等新交往方式成为了亲戚情的新载体,一些名为“幸福一大家”“团圆和美一家人”的微信群,更是在赛博空间中建构起身临其境的“亲戚村”。还有很多年轻人,下载了上一辈人喜欢用的表情包,关心起养生资讯,在网络上充当起了长辈亲戚们的健康顾问、辟谣专家,这何尝不是亲戚情在新时代的打开方式?

“年轻人断亲”之所以会受到关注,除了较为广泛的共鸣外,更在于其折射的宏观社会的变迁。但所谓的“断亲”也不必过度解读与担忧,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亲情永远不会消失,只是以新的方式铺展、打开。而当如今的年轻人们长大后,或许也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亲缘关系中的那些善意与温暖,然后像他们的父母一样,成为亲戚情的守护者、维系者。

欢迎关注荔枝锐评(lizhirp)微信公众号: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北方旅行网版权所有  

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

  

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